目前分類:儒學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一、執兩用中與小人之心

《中庸》孔子說:「君子合乎中庸之道,小人違反中庸之道,君之所以合乎中庸之道,是因為君子無時無刻都合乎中庸之道,小人之所以極端、偏激,是因為小人無所畏懼。」由此可見,思想偏激而不能切合時弊者,多半都是小人,歷代儒學的注釋,大多認為小人偏激又無所畏懼的原因,在於「有小人之心」,因此,所謂的「小人之心」,便是觀察偏激思想者之重點,我認為小人之心,不外乎便是自私自利,一種源自內心欲望的私心,循規蹈矩的君子,不會提出無恥的要求,相反的,自私自利的小人,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,不願意遵守倫理道德與社會規範,只想強迫他人退讓,為達目的不擇手段,亦不惜一切代價,並不因此感到羞恥,對小人而言,一旦認同倫理道德並且退讓,其私心便不能滿足,所以孔子才會說:「小人無所忌憚。」以小人的立場來說,當遇到願意退讓的軟腳蝦時,便會欺負對方、佔對方便宜,因此偏激、蠻橫、不講道理、不守規矩、自私自利、佔人便宜等言行舉止,即為辨識小人之重要特徵。

森羅萬象皆在我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先秦時代楚王失弓的故事

有一天,楚王到雲夢大澤打獵時,不慎遺失一把弓,隨從要去尋找弓的下落,楚王為了阻止他們尋弓,便說:「楚人遺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乎?」這則故事,彰顯楚王對待自己的人民,不計較利益得失,孔子則說:「人遺弓,人得之,何必楚也。」意思是既然楚王不計較何人得之,站在一國之君的高度上,又何必侷限於自己的人民?即使外國人得之,應該也無妨。

森羅萬象皆在我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前言

古代人幾乎都相信真理,不論中原地區的漢民族,還是其他地區的不同種族,舉世皆然而無例外,也許是西方基督教(Christianism)權威衰弱的關係?或者因為西方是思想的沙漠(真空式西方哲學)?漸漸的,開始有人不相信真理,在虛無主義的影響下,有些人認為人類的存在本身,並無意義可言,人生本該漫無目的,於是乎,部分的現代人,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壓力跟困難,選擇遺忘真理的存在,並捨棄倫理道德,開始放浪形骸,走向縱慾的荒誕人生,也有一些有錢人的小孩,缺乏正確的品德教育,雖然不乏物質生活,卻因為虛無主義而感到空虛,便開始「飽暖思淫慾」,也走向縱慾的荒誕人生,像是近年趨於激進的同性戀運動,便是臺灣教育失敗的顯著案例。

森羅萬象皆在我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前言
如果說到中國哲學,肯定不能忽略先秦的儒家思想,先秦儒家的經典是四書五經,其中最為深奧的經典便是《周易》,《周易》是一本卜筮之書,占卜與漢文化息息相關,占卜不但與中國原始宗教有關,也是漢字的起源,先秦時代的中原地區,尚無具有系統性的宗教,但已有蒼天的信仰及占卜的習慣,依照甲骨文及《周易》的內容來判斷,商、周祭祀及占卜的對象都是蒼天,雖然古人相傳占卜起源於伏羲畫卦,卻並未留下任何證據,可以證明占卜來自三皇時代,所以占卜源於何時恐怕不可考,不過我相信夏朝身為第一個王朝,夏人應該也相信蒼天,也有占卜習慣才是,只是夏人占卜時,並未在獸骨上刻字,目前也尚未發現夏朝文字,無從得知夏人的文化及宗教觀,占卜發展到商朝,商人開始從燒裂的獸骨上刻字,便是近代發現的甲骨文,即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國文字,占卜再發展到周朝,開始出現記載卦、爻辭的《周易》,經由先秦儒家學者補充易傳而成,並經過歷代學者的研究逐漸形成易學,所以古代的占卜習慣,與傳統文化中天的信仰、哲學、文字等,都有著密切的關係,對漢文化而言,《周易》不僅是最深奧的一部經書,也是最重要、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經書。

森羅萬象皆在我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